中國地理學會水文地理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劉俊國等在《科學》雜志同期發(fā)表兩篇論文,揭示全球變化背景下河川徑流季節(jié)性演變和地下水變化
發(fā)布時間:2024-3-03 來源:中國地理學會

3月1日,中國地理學會水文地理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長劉俊國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共同通訊作者在《Science》雜志上同期發(fā)表兩篇學術論文,揭示全球變化背景下河川徑流季節(jié)性演變和地下水變化。

劉俊國教授與南方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王泓、利茲大學Joseph Holden教授等在《Science》上發(fā)表以“人為氣候影響了全球河川徑流季節(jié)性(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has influenced global river flow seasonality)”為題的研究論文。研究結合全球水文站點觀測、徑流重建和全球水文模型,綜合運用最優(yōu)指紋檢驗和基于斯皮爾曼相關系數(shù)的兩種氣候變化檢測和歸因方法,對全球河川徑流季節(jié)性變化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人為氣候變化導致了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的河川徑流季節(jié)性減弱。劉俊國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其博士生王泓為論文第一作者。合作單位包括南方科技大學、英國利茲大學、瑞士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大學。
論文鏈接(復制至瀏覽器可訪問):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i9501

  圖片1.jpg   

劉俊國教授與南方科技大學匡星星副教授、鄭春苗講席教授等團隊合作在《Science》上發(fā)表以“地下水在全球水循環(huán)中的關鍵作用與變化(The changing nature of groundwater in the global water cycle)”為題的綜述論文。文章概述了近幾十年來氣候變化和其他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全球水循環(huán)中地下水動態(tài)變化,回顧了這些因素對地下水的補給、排泄、徑流、儲存和分布變化的影響機制,評估了地下水變化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及海平面上升引發(fā)的沿海地區(qū)內澇風險,展望了實現(xiàn)全球地下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未來挑戰(zhàn)與應對策略。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長/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劉俊國與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寧波東方理工大學講席教授鄭春苗,第一作者為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匡星星。合作單位包括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香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亥姆霍茨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等。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f0630

圖片2.jpg

劉俊國教授長期從事水文水資源和生態(tài)修復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在水資源時空演變、水資源短缺評價和河流生態(tài)修復等方面取得了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成果。在Science、Nature、PNAS、《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國內外重要刊物發(fā)表論文270余篇,先后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全球頂尖科學家榜單等。兼任中國地理學會水文地理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國際水文科學協(xié)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副主席、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主要作者等。榮獲水文領域全球最高學術成就獎——國際水文科學獎。

劉俊國教授自2023年1月?lián)稳A北水利水電大學校長。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是水利部與河南省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確定的“金磚國家網絡大學”中方成員牽頭高校,其水利工程學科入選河南省“雙一流”創(chuàng)建高校。該校曾成功第承辦了中國國地理學會“2023中國水文地理學術年會”。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地理學會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大屯路甲11號

郵政編碼:100101

電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頁網址:http://zhejiangtiansen.cn

電 話:010-64870663

傳 真:010-64870663

版權所有:? 2001-2012 中國地理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大屯路甲11號      郵編:100101
電話:010-64870663      傳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備案/許可證號碼:京ICP備18020997號-6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3842
技術支持:北京智聯(lián)軟件技術有限公司